泉州泉港区
泉州开普勒电机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曾荣桂到企业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泉港区396名派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坚持一难一策、一事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点对点”精准指导1250家非公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和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确保“两手抓、两不误”。
协助一线指挥,落实主体责任。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企业及其党组织负责人沟通对接,帮助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520个,细化防控措施1800多条,督促非公企业扛起主体责任,落实防控措施。福建明恒纺织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黄育鹏指导企业出台《疫情防控期间返厂员工临时管理办法》,从厂区消毒、人员管理、防控宣传等8方面建机制、严管理,并分批专车接回260名返岗员工,落实登记、检测和隔离等措施。泉州利园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林劝阳指导建立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牵头制定复工方案,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员工疫情防控管理主体责任,确保安全有序复工。泉港华翔德和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陈小芬指导企业按照信息报告、隔离治疗、启动联防联控机制、环境整治“四快”要求,建立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维护生产经营秩序。
泉州恒昂工贸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林新辉指导企业建立党员职工认领一项防控任务、包干一块责任区域、参加一项志愿服务、联系一批在外员工的“四个一”机制,引导党员职工在企业复产复工中冲在一线、干在实处。泉州开普勒电机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曾荣桂指导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疫线”先锋队、党员技术攻坚组,引导200多名党员职工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一线冲在前、作表率。
协助科学防控,构筑严密防线。协助企业建立全员健康监测制度,落实实名登记、体温监测、清洗消毒等防护措施,帮助企业构建从开工准备到日常防护全方位严控链条,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福建广泽建设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张伟强引导企业严格工地进出管控,第一时间报备外来人员信息,做好员工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做好14天居家医学观察、核酸检测、报送检查信息等,实行简约配餐、错时取餐、分散用餐,有效杜绝人员扎堆、交叉感染。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潘鸣航牵头建立党员企业主、管理人员、党员、车间工人组成的“1+3”会商机制,每日组织班组碰头,实时跟踪员工佩戴口罩、车间消杀、门岗登记等情况;对企业急需的外来技术骨干,采取“居家远程办公”方式,做到生产运行与疫情防控两手抓。泉港金腊养殖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肖惜鹏针对小企业“一罩难求”问题,牵头发起“红色团购”服务,协调鸿兴海藻、源汇宏鲍鱼养殖等5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与辖区医药企业签订团购协议,帮助解决医用普通口罩5400个、消毒液850L。福建泉宁塑胶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林贤海联合后龙派出所、卫生院,把员工核查点、健康检查点直接搬进企业,会同镇村网格员共同为返企员工提供现场咨询、核查检测等服务。福建荣盛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蔡文贵以车间、班组为单元,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从企业管理层到车间班组职工“横到边、纵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链条,确保全员监管无遗漏。
协助政策宣传,增强防控意识。主动收集、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会议讲话、政策文件等,采取电话告知、微信推送、张贴标语、走访职工等方式,深入宣传解读疫情防控知识和惠企政策,引导企业科学防范、加快达产。南埔镇、界山镇18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辖区25家石化中下游企业宣传省市区惠企政策,帮助协调职能部门兑现政策,实现辖区规上工业和限上商贸企业100%复工。涂岭镇15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成立“涂岭红”企业复工党员先锋服务专班,分组上门为企业解答复工政策、讲解防疫知识等89次、发放宣传手册900余份,企业员工受训率100%。福建万家鑫轻工发展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朱国富牵头开展“暖心行动”,走访留厂外省员工,送去泡面、牛奶等慰问物资,分发《致前黄企业员工一封信》等422份,并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宣传。泉港五里海沙餐饮投资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郭海珍带领企业5名党员组建“线上疫情宣讲队”,将常规性面对面宣讲转为微信群在线宣讲,定期向200余名员工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推送宣传信息100余条。
协助解难纾困,加快复工达产。围绕帮助企业打通“五难”操作链,针对企业如何开工、如何备案、如何管控等疑惑,及时答复指导并联系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解决税收减免、降低房租、招工用工等实际困难,及时签订《复工营业备案承诺书》,为企业纾解困难,推动复产达产。福建金维他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安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钟凤平、任跃平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党员微信群、政务公开网、村(居)工作群等转发招聘信息,开展“铺开式”宣传;在“线下”当好企业与就业服务机构、各类人力资源中介、招聘平台的“联络员”“宣传员”,协助企业初选145名应聘者,求职意向达成率超30%。上西鑫盛海藻养殖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张剑锋组建一支由企业党员管理人员、合作社负责人等组成的复工复产联防小组,加强对沿海区域海产养殖合作社、海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沿海大排档等企业和个体户返工复产的服务指导,帮助18家海产养殖企业、农村合作社、大排档实现复工复产。福建华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林良必督促企业做好施工装备、人员组织调配和钢材、水泥、砂石料等生产材料组织供应,靠前服务项目复工。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指导员庄梅山协助企业对接银行机构,推动公司顺利获批专项贷款2.4亿元,增加授信6亿元。
龙岩武平县
党员在战“疫”一线亮身份。
武平县突出党建引领,采取统筹推动、组织联动、党员带动方式,引导推动非公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部门统筹推动,解难题纾困境。县委两新工委建立健全挂钩联系制度,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招用工、物流运输、落实健康管理措施等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工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通过降低企业融资、人工等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创造复工条件。县工信科技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县大数据服务中心等部门,通过“i武平”微信及APP平台开展一次性口罩预约订购,并分批向企业发放10万个复工复产专用口罩。县人社局通过武平发布、武平网、微信群等网络渠道,为54家企业发布用工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2183个,全力保障企业复工用工需求。
组织协调联动,强引领增活力。两新组织党组织积极引导出资人强化安全意识,协助企业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发挥好党组织政治引领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隔离保障支持,稳定职工群众情绪,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大对参与抗击疫情员工的关心关爱力度,用党建温度提升组织力度。都之杰电路科技公司党支部强化协调与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足马力,加紧赶制医疗器械PCB线路板等应急物资订单,日产量达到200平方米,争分夺秒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星河电路(福建)有限公司党支部免费为外县人员供应隔离期间三餐,并向公司申请给予湖北籍和重灾区未上岗员工发放60元/人的生活费补贴。
党员示范带动,争先锋作表率。全县101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广泛开展“防控疫情、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发动256名党员、团员和职工组建20个党员先锋队、15个青年突击队,示范推进“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车间、党员先锋团队”建设,在战“疫”一线亮出身份,引导1000多名党员职工在安全生产、销售推广等任务中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助企业保安全、保生产、保稳定。新洲(武平)林化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文生积极参与企业疫情防控预案制定,严格落实人员排查,分类指导112名员工有序返岗,返岗职工达到80%。福隆电子(龙岩)有限公司党支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司实行错峰下班、错峰用餐、拉开车间工位距离等疫情防控措施,得到业主和职工的一致认可。
宁德蕉城区
蕉城区大力推广助力复产复工“3+3”工作机制,即区乡村三级联动,分片区组建党员先锋队协同企业党组织,实行企业疫情防控、生产复工和用工需求的“三包管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党员干部“齐上阵”。坚持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区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所有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所有村(社区),迅速把复工复产企业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确保覆盖每一家企业。出台《蕉城区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0条措施》,择优选派258名机关单位科级干部组成17支乡村支援服务队,分赴各乡镇(街道)、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保姆式”服务,随时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复产复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组织发动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全力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已帮助企业协调口罩58万个,手套6.5万双,防护服699套,额温枪141把。
企业党组织“出实招”。全区各领域企业党组织着力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动员党员在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金盛水产有限公司党支部以护好员工、护好企业、护好消费者的“三护到位”抗击疫情;川晖水产有限公司党支部推广“18字”疫情防控口诀,科学防治入脑入心;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实行“一人一桌”堂食,确保员工吃的安全;宁德新能源党委研发“健康打卡”APP,建立返岗员工“一人一档”健康台账;宁德时代新能源党委实行返岗人员“白名单”准入管理,切实确保企业生产不耽误,疫情防控不放松。
村企联动“促双赢”。依托网络平台,启动线上“春风行动”,强化人岗对接,促进“码上就业”。通过微信、短信、网络等平台,搭建村企就业信息互通网络。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收集分析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求,针对重点企业、重点群体定期发布岗位信息。同时,注重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及企业园区周边村推广张贴就业信息,实现需求信息全覆盖。2月以来,全区9家重点企业网上求职90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愿591人,其中实现本地就业约230人。此外,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员工返岗2000余人次。